作者: 黃啟峰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09-22 09:51
粉紅的油桃、青紅的蘋果、紫綠綠的葡萄、火紅的西紅柿……9月15日,記者走進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——市開發區佃戶屯街道張堂社區,看到一幕幕碩果滿枝的豐收景象,色彩斑斕、香飄四溢的果蔬點綴著美不勝收的田園景色。
張堂社區有村民800多戶、2300多人。2014年之前,張堂社區還是一個貧困村。那時候村里的房子都是矮小的瓦房,破破爛爛,一下雨村里的道路泥濘不堪,無法行走。通向外面的路也是泥巴路,交通十分不便。
在該社區文化廣場上,當地居民楊效忠感嘆:“我們這從前都沒條像樣的路,就怕下雨,人進不去出不來。現在好了,路都修得很平整,也不積水了。你看,走在街上處處還能看到植被,居住環境一天比一天好。”
現在,街道巷道干凈整潔、美麗庭院溫馨舒適、文體設施配套完善、產業不斷壯大……張堂社區的變化就是環境美了、產業旺了、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了。
2014年,隨著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,該區佃戶屯街道充實加強兩委班子,社區黨支部書記楊端印多次召開黨員會議、群眾代表會議,謀劃、規劃美麗鄉村建設。聘請了專業的規劃設計院對社區的近期、遠景的建設目標進行了規劃布局。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。 楊端印積極爭取市區資金1000余萬元,帶領大家修建水泥路面及兩側高標準下水道5000余米,道路兩側栽種多種綠化樹3000余棵,購買LED路燈120盞,街道衛生環境等各方面得到明顯改善。公路通組通戶率達到100%,安全飲水率達到100%,電視、電話、網絡實現全覆蓋,農田水利灌溉暢通有效,村級綠化率達到40 %以上。社區的舊房全部改造,村民們全部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。
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。2015年到2019年間,張堂社區招引企業投資建起了精品扶貧采摘園、綠化苗木基地、鮮花觀賞基地等,就近安排社區群眾就業達100余人。政府投建的扶貧車間和地板磚廠,安置就業人口70余人,其中吸納貧困人口20余人。2018年又規劃建設了農家旅游飯店,目前已投入使用。2019年合作社成立了建筑隊,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30余萬元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,今年已經全部穩定脫貧。
為建設宜居宜養村居,張堂社區還統一開展了環境衛生綜合整治,加強生態環境維護,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。目前社區建有可容納50余人的敬老院一座,老人們在里面下棋、喝茶,生活得溫馨有愛。另外還建有文體活動中心一處、體育健身廣場3處,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明顯豐富。
在社區黨支部書記楊端印的帶領下,通過推進土地整合、增加就業創業、促進經濟轉型等各項措施,逐步建設成為美麗宜居社區。隨著社會風氣和居民素質穩步提升,城鄉環衛一體化進程得到了加速推進。
短短幾年時間,張堂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村民脫貧了,日子好過了。楊端印說:“鄉村美了是第一步,社區全體村民致富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。”
記者 黃啟峰 通訊員 劉光紅